您好,欢迎来到易教网社区登录 | 注册 中考 | 高考 | 奥数 | 英语 | 作文 | 幼教 | 家教  
 
 当前位置:奥数网> > 2010小升初> 从苏州小升初入学新政看面试得与失 请输入关键字:

从苏州小升初入学新政看面试得与失

http://www.yiaoshu.com - 发布时间:2010-03-18 - 所在栏目: 2010小升初
     在教育部门全力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过程中,小升初入学问题一直是政府、学校和家庭挥之不去的一个话题:一个是要不断改变现状,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促使矛盾状况缓和化;一个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更为迫切而导制矛盾状况激化。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下,这种矛盾必然难以解决,其结果是家长对子女和学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教师的责任也就更重大,学校的负担也就更沉重,最终导制素质教育更加难以铺开。“小升初”变得如此不堪负重,面对这种现状,政府在思考,社会和学校也在思考,同样家长也在思考。终于,一种新的以面试为形式的招生举措走上前台。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这一新的举措刚刚执行以来,我们从中获益多少,又招损多少呢?下面我们以苏州市为例,通过今年的“小升初”面试着力分析其得与失,以冀为这一新政提供进一步佐助。

  1.小升初面试入学可得的一面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是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是我们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最权威的手段。有时在权威面前也存在着寸步难行的客观现实,小升初面试则是一种折中的做法,既是对法律的趋近承认,也是一种切入实际解决现实矛盾的做法。这种做法一方面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地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适应竞争环境做好一定基础准备,因此必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

  1.1小升初面试有效地降低了家长们对应试背景下各种竞赛的执着程度,给孩子们腾出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一度情况下,各种竞赛和培训班层出不穷,即使是家长也被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他们最终还是会把孩子塞进各种培训班中去学习。例如pets是满足社会上英语能力鉴定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原本主要是为成年人设计的。但近年来,参加考试的小学生却越来越多。2005年,参加pets考试的中小学生超过报名总数的60%。在许多家长眼中,外语考试正成为升学的“通行证”。孩子们很苦,他们得不到童年的快乐,仅有的一些个性,也在这种千变一律学习中磨失尽光,孩提时特有的好奇心也就此打住。这是一种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扼杀,翻开西方国家的教育状况,我们不得不说,诺贝尔奖是因为我们的做法让它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针对“小升初”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苏州市区今年起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学校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公、民办学校不得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小升初”调研考试今年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推荐”+“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全部采用面试的形式,面试项目为语言表达、科学素养、综合素质三项。

  尽管是第一年摸着石头河,但是就此几项规定就足以使得各种奥数比赛、考级考证等从高烧状态开始退烧。新的规定使得各种证书不足为凭,这就为各学校尽心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无形中打了一剂强心针。以往那种“轰轰烈烈唱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两面性的做法恐怕在一些学校中会逐渐消逝。

  1.2“封杀”中考考试信息,中考成绩媒体不炒作等做法,既减弱了家长们择校的依重心理,又强化了面试的最终目的。

  中考成绩是指挥棒,哪个学校中考好,哪个学校就是家长们追逐的对象。“封杀”中考考试信息,同时中考成绩媒体不炒作,突然间使得这根指挥棒没有了,家长们择优而学的念头一下子没有了现实基础,以往那种挤破头皮也要往好学校钻的择校心态大大收敛了。同时各校推出足够的服务窗口也使得从众效应大大减弱,人们也得以在平静的状态下审视自己的孩子该上什么样初中校才最适合,从而为孩子理性地思考自己的决择。

  对学校来说,抢到好生源就意味着升学率,学生进入实验班、重点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用来重复练习,这是不利于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小升初新政从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家长们择校的依重心理,有利于政府教育部门实施均衡教育。用小升初新政让现有的以笔试为主的中考与现在的小升初面试之间产生一个断层,这有利于学校偏离笔试教育轨道、强化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避免了以升学率为根本驱动力的教育模式下,处处打击素质教育。有利于取消教师的业绩评估与升学率直接挂钩,学生的考分成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为目标,不再成为打造高分机器的工匠。

  1.3可以考查笔试等测评甄选手段难以考查到的内容,可以灵活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社会经验及其他素质特征

  笔试是以文字媒介来考查一个人的素质水平,但很多素质特征很难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口才、反应的敏捷性等。面试是主考老师和学生的一种双向沟通活动,有些素质特征不能够通过文字形式来表达,但却可以通过面试来考查。例如通过观察应试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就可判断其自信心、性格特征、情绪等素质特征。另外,面试的主动权主要还控制在主考老师手里,面试测评时主考老师要专即专、要广即广、要深即深、要浅即浅,具有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为全面考察学生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我们可以看出笔试和心理测验等在这方面均不如面试。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尽管习惯了调研考试,但对第一次面试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这也能说明大多数学校该到放弃以笔试为主要教育模式的时候了。填鸭式的教育可以产生整齐划一的产品来,同样也会在面试面前遭遇整体性滑铁卢,这是各学校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1.4、可避免笔试带来的偶然性,并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和冒名顶替事情发生

  笔试只能考查学生拥有知识的能力,对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完全反映。而面试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情商和个性,更能选拔出一批好的学苗。小学的课本难度较易,有时靠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而面试相对笔试,偶然性更小,更多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能够提高的,而是要在长期教学过程当中灌输给学生分析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的。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笔试高手,这归功于笔试特有的出题程式和评判方式。有规律可循是大多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也能考出成绩的主要原因。这种笔试的局限性也就难免有高分低能者出现了。如在一些省市的近年高考中发现,有些学生笔试成绩很高,但面试时却出现了言语木讷、观点幼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等“高分低能”现象。这说明面试作为社会筛选人才的工具,确实有其独到的地方。也许有人认为那些言语木讷、不善沟通的怪才会因面试形式而被挡在了机会的外面。作者认为,社会上需要更多的是那些具备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况且是金子总有闪光的时候,他们因怪而产生的亮点,终会被社会所承认。陈景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虽木讷、不善沟通,但是他的才识还是被华罗庚一眼相中。

  另外,近几年考试枪手频频出现在各种考试场合,这些枪手是否具有年龄低龄化的趋势而充斥到小升初的考场中,谁也难以预料,毕竟择校风气现今依然鼎盛,比起那些“条子生”、“共建生”、“缴费生”来,枪手可能更有“说服力”,冒名顶替、铤而走险者必然有之。而面试却为这样的学生竖起了一垛墙,虽然能冒名却不能顶替。因为无论是真者还假者,主考者与面试者都是一对一的关系,最终录取的是面试过关的那个人,既然他是枪手,到时他愿意来上这个学而原形毕露吗?

  1.5面试可以测评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从理论上讲,面试只要精心设计、时间充足、手段到位,可以测评出学生的任何素质。如果说心理测验中的许多问卷是测评学生的智力、心理、品德等的有效工具,那么把这些心理测验中的问题以口头回答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能达到与笔试同样的效果。由于信息利用的随机性、高频率性,其测评质量可能还会更好。如果在面试中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情景模拟的测评甄选手段,还可直接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如果引入学习演示的方法,还可直接考查出一些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甚至,对学生的身体状况,通过面试也可获取大量信息。虽然今年小升初面试内容没有公开,每个学生测试的内容也是随机抽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考察学生的语言、智力、科学、心理、品德甚至生理状况肯定是面试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虽然面试相对笔试花费了学校更多的精力,但它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手段筛选出来的学生难道不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吗?

  2.小升初面试入学易失的一面

  2.1 规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力求公开、公正、公平。

  从目前高校录取黑幕频频,为了关系、红包,录取过程中笔试尚能作弊取巧,依靠面试来选拔学生的公正性就更容易受到家长、社会多方面的质疑。加上家长追求名校心切,如果寻求资源的途径又不明朗,必然滋生了隐性权力的寻租行为。因此,政府教育部门必然要顶着巨大公众压力实施他们新政,往往一个小的失策就会把它推向全盘否定的边缘。

  今年苏州市新政虽首获成功,不代表明年的做法还能经得住考验,毕竟家长、学校和政府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来看待这次小升初面试,一些被动的因素今年没有发生,明年就有可能成为大问题,因此政府和学校必须在现有的规范管理中继续摸索经验,未雨绸缪。

  2.2即时更新家长理念,使他们认为以面试选拔学生值得信赖。

  要在外层不断将应试教育加以瓦解,才能体现素质教育核心价值。那种认为面试还不如笔试,笔试靠的是真功夫的观点在广大家长之间仍然有坚实的基础。甚至有人认为学历教育链上唯一规定无需考试的升学过程,肯定会被分解为巧设名目的种种选拔考试。因此我们必须杜绝一切隐形笔试,加强面试选拨的权威性,不断提高广大家长和社会对政府公信力的认知度。

  2.3面试的知识点不容易得到严格的界定,对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面试群体更易忽视其临场的心理承受能力。

  虽然面试知识点已有明确规定,但所出的题目不能严格界定。如出了一道这样的英语试题:“‘do as the romans do’,相当于哪句中国谚语。”词汇量显然没有超出所学范围,但真正答对它恐怕也要些课外之功夫。

  一个学生身前是几名考官挑剔的目光,。学生有如大敌临前。一些学校甚至将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考评模式拿来,既考观察力、记忆力,又考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小升初面试气氛堪比高考,学生心理是否能承受得起确实是个问题。

  2.4价值观的考察在面试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家长们对名校的过度追逐和热捧,使不少初中校只能将“综合评估、择优录取”视作尚方宝剑。但是在今天的学校中,价值观的位置,远排在数、语、英的后面,在校学习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高考在转。并不是说今天的学校没有价值观教育,学校也搞升旗仪式,成人宣誓,道德主题班会等等,可是,这些活动与当今的社会实际相当脱节,学生以一种应付的心态来对待,似乎场面上过得去就行了。有时发动为灾区捐款,孩子回家向家长伸手要钱,交完钱就象没发生什么事一样。社会的假大空,同样会影响到校内,所以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越高调,学生反倒觉得越虚伪,这样,当今的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即做人教育,流于空白。这些难道不表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吗?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状况加以纠正。把笔试中较难考察的价值观问题,切实地运用到面试工作中去,去寻获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2.5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升初新政不是走出择校困局的关键所在。

  小升初新政它只是竖起素质教育的一根标杆,对于解决择校困局,只能起到只治标不治本的作用。初中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择校热的主因,而“择校费”的风行又导致教育的腐败,阻碍教育公平的实施。消除择校的关键在于全力推动教师和校长资源的流动,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状况。“择校”表面上是因为家长和学生考虑学校的升学率等因素造成的,实质上择校行为的对象是教育资源的问题。处于相对少数地位的重点校拥有相对多数的优质资源,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必然导致“择校”,而“择校费”的风行又导致教育的腐败,阻碍教育公平的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突破,就是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真正做到免试入学、就近入学才是切中要害之方。

  2.6个别学校仍把一些考证考级作为面试中一项暗中参考指标,势必促生社会上办班热。

  由于苏州有些民办中学今年首次面向大市范围招收学生,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报考条件自然是水涨船高。如要求区级三好学生证书、成绩单、各类奖项获奖证书等,大有“不是顶尖学生我不要”的气派。这样做的结果又会使学生重新囿于社会上各种以考证考级为名目的培训之中,素质教育最终又会成为一种泡影。

  2.7主考教师在面试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待培训提高

  面试的过程中主考者与学生面对面地观察、交谈是一种双向的信息沟通过程,主考者通过对学生的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过去行为的考察来评价其素质特征。同时,学生也在对主考者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对主考者的个性、爱好、价值观等进行推测,力图使自己的回答和其他表现符合考官的要求,所以,演好这场重头戏,对主考者和学生来说都是致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对主考者必须加以正规地培训,以求得对自己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判。

  2.8要相信面试带来的益处,防止出现因噎废食的做法。

  小升初面试可能带来一些人为操作的因素,如出现关系、背景等。以致大多数人质疑或否定面试招生的好处,使得又变相地回到应试轨道上。我们必须相信,只要管理跟得上,监管的力度达到每一个角落,这些人为操作的因素就会被一一去除。况且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比起其正面作用,这种代价要小得多,而且会在工作中完善,形成一套更加合理的操作体系。我们不要一遇到改革中的尴尬境地就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要防止因噎废食的做法

  2.9要谨防面试只流于形式,实质上却在搞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为了抢到优质生源,提高升学率,有的初中学校自办衔接班,有的瞄准学校附近的辅导机构,通过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从而为自己的学校招揽到自己想要的学生,为以后笔试为主的中考服务。面试对这些学校来说只是一出空城记而已。

  3.小升初面试虽然刚刚起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把我们带入素质教育新天地之中。

  现阶段必须承认两个基本的现实: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校际悬殊过大;二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极为迫切,需求增加。当这两个现实产生碰撞时,狂热的择校就不可避免。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重点学校的制度,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拉大,造成大批“弱校”“差校”,成为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一道“硬伤”。“小升初”政策在教育资源分配和人们生活水平变化中经过了统一考试、择校、主导均衡3个阶段,现在正处于择校到主导均衡的过渡时期,要在这个时期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以面试代替笔试的做法无疑成为我们不二的选择,我们要把这根指挥棒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管理队伍,那么素质教育的天地离我们就不会太远了。

  黄筱茵:苏州市学士街389号平江中学215000

版权所有:奥数网  京ICP备10209629号-15

联系电话: 010-51657802 51267892 62017292 传真:010-51267892

地址:北三环安贞桥东蓝宝商务大厦二楼201室(环球贸易中心正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