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的"知道做到" 和 家长的"说到做到"
http://www.yiaoshu.com - 发布时间:2010-03-26 - 所在栏目:
奥数学习方法
据“中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中,位列前3位的是:
信任我(63.5%)
说话算数(49.2%)
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1.7%)。
信任我(63.5%)
说话算数(49.2%)
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1.7%)。
据另一份题为“我国独生子女调查”的报告显示,独生子女认为,
"妈妈爱我”的占89.3%
"爸爸爱我”的占81.9%;
"妈妈相信我”的降为54.2%
"爸爸相信我”的为54.8%
"妈妈理解我”的进一步降至48.2%
"爸爸理解我”的则降至36.6%。
"妈妈爱我”的占89.3%
"爸爸爱我”的占81.9%;
"妈妈相信我”的降为54.2%
"爸爸相信我”的为54.8%
"妈妈理解我”的进一步降至48.2%
"爸爸理解我”的则降至36.6%。
在家庭教育中,恐怕没有什么比家长和孩子的互信更重要了,没有这种互信,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纸上谈兵。 在孩子的初中阶段之前,这种互信相对还是比较好维持的,孩子还缺乏独立分辨是非的能力,对家长的经常性说到做不到,一般都给予谅解,同样家长对孩子也比较宽容,在家长眼里还是个孩子,对孩子经常性的知道做不到也能谅解。
到了初中阶段后,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新环境、新同学、新朋友,也给孩子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孩子和家长之间对彼此的要求都开始提高了,孩子要自由,家长反而可能更严格的控制孩子(上网、交友、学习的时间...);家长要孩子自觉,孩子可能反而更想重温小时候无拘无束想什么有什么的日子(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 在家长心目中,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知道做不到;而在孩子眼中,家长也是越来越老化,越来越说话不算话。互信度开始急剧下降,如果听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也许要不了多久(半学期足矣), 孩子就从之前的乖孩子摇身一变为"坏孩子"(大人眼中的标签), 再想下药去治,晚矣...
这样想想,也许住校相对缺乏家庭教育氛围的孩子和家长,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样做也就把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主动权交到了学校的大环境和孩子身处的小环境里,家长能起的作用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走读未必比住校好,有可能失去互信的家庭环境(比如孩子跟家长的沟通很少、近似于无的那种),还不如让孩子住校,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孩子可能的下滑。
之前曾在辩论中提出如下观点:
家教重于外教! 身教重于说教! 父教重于母教!
着眼点就是基于家庭中互信的建立。
所谓家教就是让孩子在父母构成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外教是指让孩子住校,由外界环境主导孩子的教育
因为家长经常性的说到做不到,因此,家长们学会以身作则、少说多做,更有利于建立孩子的信任
父亲是孩子人生观的主要参考坐标,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要大过母亲的影响,父亲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即使背负三座大山,也要勇往直前,谁让自己是男人呢?
下一篇文章: 剑桥女硕士是这样教育我女儿的
上一篇文章: 关于“小升初”家长关心的那些事儿